Search

【百人說書098】作家張戎:講具體故事,用細節說話,準確明白,達意而已。

「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百人說書098】作家張戎:講具體故事,用細節說話,準確明白,達意而已。

「我選擇傳主,是基於對他們的強烈興趣,有探索他們真相的強烈願望。」

自 1991 年開始,張戎和她的丈夫喬.哈利戴便開啟這條撰寫《毛澤東:鮮為人知的故事》漫長的路。

為了深入了解毛澤東,張戎和喬採訪了近百位人士,有各國的政治領導人,也有毛澤東身邊的親信,全都在《毛澤東》一書最後的「採訪名單總覽」,可以見得此工程之浩大。

除了採訪數百人,為了撰寫這本書,張戎和喬也閱讀了大量的史料與檔案,其中不乏極其罕見及難以取得的資料。

回首那些「上窮碧落下黃泉」地追尋史料的日子,讓張戎遺憾的,是無法感謝那些幫助她的人。

書出版後,因為怕連累他們,張戎沒有跟他們聯繫致謝,「謝辭」中也沒有他們的名字。但張戎知道他們理解她,而他們對她也沒有要求,只希望通過她讓真相問世。

《毛澤東:鮮為人知的故事》最終於 2005 年出版,可想而知,這本書因為政治原因受到封殺、攻擊,這是張戎完全無法掌控的,只能「隨它去吧!」

然而,對學術上批評與質疑,出版前張戎曾一度抱有熱情的期望,想像著基於對史料的不同解讀進行的辯論,感覺還挺愉快。

結果讓張戎很吃驚的是,海外中共問題學者的批評質疑,竟然是指責她們把毛說得太壞了。批評者出了一本集子,標題是:《毛澤東真的邪惡嗎?》。

對這些執意為毛辯護的人,張戎感到無語。已經有那麼多他們也並不否認的、血寫的事實公諸於世了,再去在這個問題上進行辯論,就好像是爭論希特勒、史達林、波爾布特是好人還是壞人。

她決定不要浪費時間,集中精力寫下一本書。畢竟,對張戎來說,她的書是講具體故事,用細節說話,準確明白,達意而已。

想知道張戎更多的創作歷程嗎?
歡迎至官網收看精彩全文➤https://bit.ly/peoplesobooksjungchang

#百人說書 #張戎 #作家 #鴻 #毛澤東 #慈禧太后 #宋氏三姊妹 #中國 #英國 #人物 #傳記


Tags:

About author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都有使用定位地圖和導航的經驗,目的地上方顯示的經緯度,標誌著我們在地球上的位置,讓我們得知自己所身處的街道和相對的位置。 不過,尋找地球刻度的過程,卻得回溯到五百年前的地理大發現時代,經緯度的尋找、發現乃迄於確立,整整花了一代人的心血。這些尋找地球刻度的先行者,從測量太陽、月亮和天象的過程中,逐步摸縮出一套準則,最後才有了航海鐘的誕生。 那知識呢?我們可以有測量知識的辦法嗎?資訊要如何轉化為知識?幸虧人類世界有一種叫做「書本」的東西,它是用來承載知識的載體和媒介,渺小的人類就可以利用書本來測量知識。 知識是沒有邊界的怪獸,我們很難為它畫出疆界來分類。我們只能倚傍書本作為閱讀和理解知識的起點,利用書本系統地或化約地學習一套知識。 被捧讀在手上、諷誦於心上的書本就如同具體的導引,透過書本所標明的頁數和章節,我們可以得知還需要多少時間,我們可以習得這套作者給出的知識,我們得以安排閱讀的行程表。 那麼,要怎麼測量書本呢?開數、裝幀和設計是知識的表皮,許多讀者是受到書本表皮的吸引而展讀。對書本內部所蘊藏的知識進行測量的工作,則得依賴「書評」,書評可說是知識這張航海圖上的定位。 我們認為,書評是一張入場卷,邀請讀者一同審視知識。書評訴說著作者的意圖、寫作的策略和傳遞的訊息,直指書本內中的誤解和謬誤,同時又訴說書本透露的專注與創見。
如果閱讀是生活的態度,那書評絕對是優雅的試煉。 投稿、合作案請洽: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